内陆外向型经济发展创新团队
(一)基本情况
团队自成立以来,立足河南,以中部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国际分工的视角,研究内陆地区的经济开放与经济发展,形成了三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1.国际分工与经济全球化研究。当代经济全球化在国际分工层面展现出一个引人瞩目的特征,就是产品生产过程所包含的不同工序和区段,被拆散分布到不同国家进行,从而形成了产品内分工。本方向致力于从国际分工视角,重点研究内陆地区发挥比较优势,积极介入产品内国际分工价值链的模式和路径。
2.内陆地区融入国际分工模式研究。本方向围绕内陆经济开发与国际分工的一般性问题进行研究。重点研究内陆对接融入国际经济的路径选择、进入国际分工体系的要素结构模式、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分工组合模式等。
3.生产全球化与内陆地区产业承接研究。本方向将内陆地区产业选择与外向型经济发展结合起开,从世界经济学的宏观角度对内陆地区外向性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产业承接标准、产业承接模式、产业国际对接的路径等进行深入研究。
(二)形成背景
本创新团队成立于2003年,建立之初就确立世界经济学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长期稳定合作的学术梯队。团队成立之初,仅有副教授1名,硕士2名。随着团队人才建设的推进,团队成员不断优化,科研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如今,团队成员以985、211高校毕业博士为主,教授4名、高级职称为主,形成了人员结构合理、研究方向明确、研究成果丰硕的创新团队。创新团队紧紧围绕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前沿热点问题,在国际分工与内陆经济开放发展领域内中进行探索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获批了多项省部级项目,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的科研成果。2015年本团队入选河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培育基地。2016年本团队入选河南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团队(人文社科类)培育。
(三)发展成效
(1)创新性研究成果
近年来,团队成员围绕国际分工与内陆经济开放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一批代表性、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科研成果。近五年来,研究团队共获得国家社科经济3项,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项,其他省部级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著名期刊6篇,CSSCI收录20余篇;获得省部级2等奖3项;出版专著10余部。
(2)社会效益
本团队坚持“开放合作、服务地方”的宗旨,通过横向课题研究、博士挂职服务、产学研战略协作、财政绩效评估以及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突出科研团队服务社会的职能,为地方政府解决经济发展难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近年来,本团队先后与洛阳市发改委、洛阳市委宣传部、洛阳市财政局、伊川县发改委等部门建立协作关系;连续5年参与洛阳市社科专家县区行活动,为地区外资外贸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参与制定《洛阳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主持完成《洛阳市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洛阳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和《福建商会十年发展规划》,主持撰写《洛阳市经济社会蓝皮书》,对政府战略决策和企业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3)国内外同行中所处的水平所处水平
从现有发展水平来看,本团队在河南省同类学科中位居领先水平,在产品内分工研究领域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目前,尽管从整体水平来看,本团队与省内其他处于领先水平的经济类科研团队相比,在学科梯队、科研实力等方面尚有一定差距,但在国际分工与内陆经济开放发展研究领域,尤其在国际分工与经济全球化、内陆地区融入国际分工模式、生产全球化与内陆地区产业承接三个研究方向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四)优势、特色
1.优势
(1)有较长历史积淀。本研究团队肇始于2003年,建立之初就确立世界经济学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经过十余年的积累,已经形成长期稳定合作的学术梯队。 2005年以来团队专注于国际分工与内陆经济开放发展研究,积累了大量文献资料和调研数据,并与一些外资、外贸企业和地方相关政府部门建立了联系,这为团队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团队成员结构合理。团队成立以来,不断凝聚科研力量,注重后备人才培养,加强研究队伍建设。团队目前有十余名成员,其中博士所占比率90%;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 50岁以上1人,40—50岁6人,40岁以下3人。
2.特色
创新团队确定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研究方向。紧紧抓住河南省地处中原的内陆型经济特点和郑州航空港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历史契机,创造性的通过外向型全球生产网络将内陆经济与世界经济链接起来。一方面,确立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新领域,有利于取得创新性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团队的研究内容紧密围绕河南“内陆型”经济特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且伴随“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内陆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前景豁然开朗,本团队研究成果将会拥有广阔的应用领域。